网站首页 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详情

"快乐读书吧"栏目解读及教学建议
[发布时间2019年2月21日]

   摘 要:温儒敏教授曾言“语文教学,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”。为培养这颗“读书的种子”,教材除了“教读课文”“自读课文”,还把课外阅读编进教材,纳入课程。“快乐读书吧”是“课外阅读进课程”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。本文阐述了统编教材“快乐读书吧”设置的意义,详细解读了一二年级教材的具体内容,提出了四大教学建议,对一线老师解读栏目和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。

关键词:统编教材 快乐读书吧 栏目解读 教学建议

 

一、为什么要设置“快乐读书吧”

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:“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。”《朗读手册》的作者吉姆·崔利斯更是秉持这样的观点:“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。孩子们一旦喜欢上阅读,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。”叶圣陶先生曾说过:“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,越多越好。”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也说过:“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,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。”

可见,不管从专家到一线老师,都意识到课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。但以往各个版本教材里的阅读,都只有单篇课文的阅读,缺乏对课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引领,以致很多家长、老师在具体操作时,把教室里的“读书”片面定位在“读教材”上。我们知道,“教材”和“书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教材,即教科书,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指导学生读写的范本。而书,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说,是“开茅塞,除鄙见,得新知,增学问,广见识,养心灵”的。

陈先云先生在 2016 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会上特别强调: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减少到二十几篇,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,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,具体说就在“和大人一起读”和“快乐读书吧”。

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,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,解决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问题,促进了儿童阅读进教材、进课程,体现了亲子阅读、全民阅读、自主阅读的思想。所以,“读教材”不等于“读书”,阅读光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。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,就是在告诉老师:指导学生课外阅读,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分内事!带动家长、社会人士参与儿童阅读,也是语文老师的应为之事!

二、“快乐读书吧”是什么

艾登·钱伯斯在《打造儿童阅读环境》里讲到“阅读循环”,他认为一个人自然的阅读,从选择书籍开始进入阅读,对阅读产生反应,然后开始新的书籍选择,再阅读,再反应。在这个过程中,就需要有“有协助能力的大人”来协助他们选书,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状况、讲故事或念读故事给他们听、邀访名家等,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,学会阅读,享受阅读。钱伯斯的“阅读环境”并非只是指进行阅读的时间、地点、位置、设施、布置、人群、氛围等这些外在的因素,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亲近阅读的人——“有协助能力的大人”。

也就是说,孩子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从而爱上阅读,学会阅读的。孩子学习阅读,如果单靠老师,效果并不会理想。孩子身边爱阅读(会阅读)的大人越多,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,阅读力会越强。所以,这个大人,是老师,也是孩子的父母、亲戚、邻居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。当然,父母是排在首位的不二人选。

“快乐读书吧”放在每册教材第一单元,是对各册课外阅读的引领,是一种召唤和导向,旨在提示老师和家长从低年级开始,就要注重打开孩子的阅读视野,教授一些基本的整本书的阅读方法,也在告诉孩子阅读多么快乐,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在教材之外。“和大人一起读”是一年级教材每个语文园地里的一个栏目,到了二年级就改成“我爱阅读”了。“快乐阅读吧”是孩子整个学期课外阅读的一个纲要,要解决本学期课外阅读“读什么”“怎么读”等问题。而“和大人一起读”(“我爱阅读”)是“课外阅读吧”的具体实施举措,是孩子通过这两个栏目的阅读实现课外阅读的模仿和迁移,达到融洽亲子关系、提高孩子阅读兴趣、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等。

“快乐读书吧”在统编低年级四册教材里,具体内容和语文要素分别如下:

册别
内容
语文要素
一年级上册
读书真快乐
引导读书兴趣,了解基本的课外阅读要素
一年级下册
读读童谣和儿歌
开启主题阅读样态,积淀富有韵律的语言
二年级上册
读读童话故事
读童话故事,学习从封面获取信息,指导要爱护书籍。
二年级下册
读读儿童故事
读儿童故事,学习从目录检索信息。

我们再作分册具体解读。一年级上册“快乐读书吧”的主题是“读书真快乐”,由一个页面、四幅情景图、四句导语组成。导语提示孩子们课外阅读可以和谁一起读、什么时候读、到哪里读、读完以后可以怎么和他人交流,最后还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热情和兴趣——学了拼音,就可以认更多的字,读更多的书了。一年级下册“快乐读书吧”的主题是“读读童谣和儿歌”,内容是经典童谣《摇摇船》和鲁兵先生的儿歌《小刺猬理发》。

三个泡泡里的提示语告诉小朋友,专门辑录儿歌和童谣的书籍有很多,大家可以交换着看。看完书后,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背给小伙伴听。二年级上册的“快乐读书吧”的主题是“读读童话故事”。

教材以任溶溶先生的《没头脑和不高兴》为例,作了内容概述,激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。另外,泡泡里的两则提示语提醒小朋友看书要看封面、作者和书名。在看书的过程中,要注意爱护书籍,读完及时收好,不要弄脏。

二年级下册“快乐读书吧”的主题是“读读儿童故事”。教材导语列举了故事里儿童的个性特点,和与我们相似的生活经历,也有意想不到的奇遇……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。列举的故事都是经典的、儿童乐于阅读的。教材用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》为例呈现目录样貌,并提示:“看书的时候,要学会看目录。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,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。”从一年级上册了解怎么开展课外阅读到二年级下册的读整本书,重在引导学生根据目录检索信息和学习阅读。教材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要求在逐步提升。整个低年段,教师要注意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关注书的封面、书名、作者、目录,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比如怎么样爱护图书等。

三、“快乐读书吧”教学建议

建议一:用心做好文本教学解读每一册

“快乐读书吧”的编写意图不同,教学的着力点就会不同。文本教学解读,是对教材“有什么”,教学“该教什么”,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初步设计“怎么教”的大致路径。如此,整节课也就不会出现很大的偏误了。在领悟编写意图的基础上,用心做好文本教学解读,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。

如一年级上册“读书真快乐”,宁波的吴素文老师是这么解读的:一年级上册的“快乐读书吧”主题是“读书真快乐”,重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。课文由 4 幅场景图和 4 段提示语构成: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;和小伙伴分享故事;去书店翻阅图画书;学了拼音后可以读更多的书。本课精选了恰当的教学内容,围绕“读书”为老师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有趣而有效的活动提供了路径。如教师借助爱看书的卡通形象——大猩猩威利,带领学生打开关于书的话题,接着引导学生在与威利认识、交往和告别的过程中快乐地和书进行“交流”,引导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书是生活中的“好朋友”。

教师可以设计的主要活动有:

1. 学生和爱看书的威利交朋友,猜猜他爱看什么书,从百宝箱里摸答案,帮他分类整理书,并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书的世界是

丰富多彩的;

2. 再来猜一猜,威利爱看的书是从哪儿来的,交流后,通过图片了解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书;

3. 跟着威利去新华书店“选书”和“看书”,先帮威利找到想看的书,然后自己选书、安静看书,看完书不买把书轻轻放回原处等。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参与各项活动,整个过程既有个体阅读体验的交流,又有相互合作的学习。

在吴老师这份解读里,先用一句话点明本课的主题及意图,再根据教材作简要内容分析,最后提供教学设计的路径和活动,文字思路清晰,表述清楚,给我们作了很好的“快乐读书吧”文本解读示范。

建议二:合理制订教学目标

“快乐读书吧”的教学目标,与识字写字、阅读、口语交际等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同。它的目标,不是在一节课里完全体现的,有些目标甚至要延续到学期结束才能达成。“快乐读书吧”教学目标的制订,要指向课堂,更要指向课后延续阅读的过程。如上面提到的吴老师,她给一年级上册“快乐读书吧”《读书真快乐》一课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:

1. 在活动中感受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而有趣的。

2. 了解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找到课外书。

3. 掌握一种书店找书的方法:找书柜→看书名→查目录;知道在书店看书要安静,不买的书要轻轻放回原处,并付诸实践。吴老师制订的第一条目标,感受书籍世界的丰富和有趣:在课堂里,学生能借助呈现的书籍感受到一些,但更多的是通过后期到图书馆、阅览室、书店等地方的阅读,增强这份感受。再如第三条目标,在课堂里教师只是帮助学生了解找书的方法,强调课外需要学生不断实践,才能熟练掌握在书店里找书的技能。

再如我区余淑君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“快乐读书吧”《读读童话故事》。她的教学目标是这么制订的:

1. 在初读《没头脑和不高兴》童话故事的基础上,聚焦有意思的故事片段,以直接呈现、补白童话、朗读、动画欣赏等方式,引导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。

2. 热爱书籍,珍爱图书,注意不弄脏图书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
3. 由一篇童话故事引向同一位作家的一类童话故事的阅读,引导学生保持持续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。

4. 通过阅读《没头脑和不高兴》,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: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,长大就做不了大事的道理。

余老师制订的第 1 至第 3 条目标,都需要从课堂走向课外,完成这些需要一个学期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

建议三: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

“快乐读书吧”的教学,必须借助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趣味,体验阅读的快乐,推动他们课后的持续阅读。如果课堂无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,课后要求学生去自主阅读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,途径有很多。总体来说,教学要有整体感,不能支离破碎。借助某个情境或者某个人物串联整节课的教学,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。另外,注重学生的参与性,也就是设计的教学活动,要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。如上文中吴老师借助一个儿童熟悉的动画形象“威利”,串联整节课,很好地突破了难点,把本课的语言要素落实到位。

举个课堂小例子。教材里,小朋友在书店看书的图片旁有一句提示语:“周末,我在书店看到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书。”事实上,书店里有很多书籍,书籍是分类摆放的,小朋友该如何找到相应的柜台,再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呢?这里面是有学问的,是小朋友学习的难点。

吴老师很智慧,她先设计了一个“帮助威利理理书”的活动,活动是这么展开的:

1. 摸一摸,威利爱看什么书?

2. 威利爱看的书这么多,让我们帮他整理成四类。

3. 采访上台在黑板上整理的一组,提问:为什么要这样分?

这样的活动设计,学生充分参与其中,身体力行地在学习,快乐有趣而又有效。“快乐读书吧”的教学,就应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。

建议四:建立与学生日常阅读的联系

“快乐阅读吧”的学习,比其他课文更注重对日常阅读的指导。教学时,要注意时时联系日常的阅读生活,切实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,帮助学生解决会遇到的阅读困难。

如一年级上册“快乐读书吧”《读书真快乐》的第二个场景里,教材里展示的只是“我会讲很多故事,同学们叫‘我’故事大王”。但阅读的成效仅仅是会讲故事吗?远非如此。识字,背儿歌等也都可以。展示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讲故事。只要有利于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,都可以展示。再如,第三幅情境图,提到的阅读地点只是“书店”,但图书馆、阅览室、伙伴家里就不行吗?显然也不是。只要能让学生拿到喜欢的书,能让他们坐下来阅读的地方,都是可以的。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,初步建立“只要留心,处处皆可读书”的概念。

教师亦可借助“快乐读书吧”的学习,组织学生制订出一学期的主题阅读计划,并借助班级读书会等形式,把这“一揽子的阅读”落到实处,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。


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)

版权所有: 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

地址: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横长泾路

技术支持: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